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

你不可不知的美股基本分析系列ㄧ "每股盈餘" Earning Per Share (EPS)



我們常在公司業績報告或財經新聞經常聽到所謂的這季公司的"每股盈餘" Earning Per Share (EPS), 那到底EPS是什麼數據啊? 很多人喜歡拿同類股的兩家公司比較他們的獲利"盈餘" (Earning), 也就是那家公司這季賺的比較多, 這樣的比較其實沒有太大意義, 許多人看見了總獲利"忽略"了兩家公司在外發行股票數量~  有如MGM與LVS2家公司各賺取$100盈餘,但LVS在外面發行50股,而MGM卻發行了100股, 從股東角度, 你覺得你想當那家股東? 所以與其只是看到2家相同類系的公司總盈餘 (Total Earning), EPS會是個更精準的"比較"數據.
 
EPS計算方式很簡單:
EPS = Net Earnings / Outstanding Shares
(公司某段時間的盈餘-特別股股利) ÷ 流通在外發行股數
簡單的說則是EPS越高,則表公司獲利越高
 
概念有了嗎? 好, 那EPS整體來講可再分的更細一點, 也就是3大類的EPS
1. 過去EPS (Trailing EPS) – last year’s numbers and the only actual EPS
2. 現今EPS (Current EPS) – this year’s numbers, which are still projections
3. 預估未來EPS (Forward EPS) – future numbers, which are obviously projections
 
大部份業績報告都是用Trailing EPS, 也就是拿公司一年總業績除於4個業績季節(quarters), 也就是避免掉只是看到一家公司"這一季"報的好而已
 
那是不是EPS越高股價就越值得買?  這樣的想法其實不太正確~ 以基本分析角度來看, 一家公司股票值不值得買要考量許多因素, EPS最實用的用法還是在於比較2家相同類型公司的獲利能力喔~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若有任何問題 歡迎在此留言!